在之前的两期文章中,我们介绍了马拉松比赛中气候、地形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不过这些研究,或者是比较广泛地对比某场比赛的平均完赛成绩,或者只是对比某些群体(破三跑者);同时由于使用的数据都是国外赛事,对于我们的参照价值也比较有限。 这不禁让人好奇:在过去的上半年里,马拉松赛事遍地开花,这些比赛不同的气候、地形条件,是否真的对我们的运动表现产生了影响呢?又有哪些比赛,更加适合我们发挥,尝试PB呢?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疑问,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跟随RQ用户们的足迹,去寻找答案吧! 赛事回归的2023 进入2023年,沉寂了许久的马拉松赛事,在全国各地迎来了强势回归。为了了解各项赛事的数据和用户的表现,我们通过后台数据,统计了今年8月份以前人数参加比较多的46场马拉松赛事,并且记录了赛事开始时的温度、湿度,用户运动记录里的爬升以及跑力、配速等数据。 在下面的数据分析中,我们使用湿球温度(WGBT)这个指标来衡量气候给人体带来的压力,WGBT可以简单理解为综合考虑了湿度的温度:同样的气温,湿度越高,人体感觉越不适,对运动表现的影响更大。 在地形方面,基于我们的数据库我们用每场赛事中RQ用户运动数据的平均累计爬升,来反映不同赛事地形难度。 这些赛事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从纬度最高的长春(5月21日),到最南端的珠海市(2月26日),横跨了多个省份。 这些赛事里,最受RQrun用户欢迎的是: 3月19日无锡马(1399位用户完赛) 4月2日厦门马(1382位用户完赛) 3月19日重庆马(772位用户完赛) 各地举办时间不同,气候差异较大,根据后台数据显示: 温度最低的是3月26日苏州马拉松(起跑气温8度,湿球温度11.0) 最高的是4月16日岳阳马拉松和九江马拉松(湿球温度都达到了23.0) *小编提醒:RQ的温度湿度信息,是根据GPS座标,从中国气象网站获取城市天气信息。 每场马拉松路线不同,爬升高度也各不相同。由于赛事主办方基本没有公布比赛的爬升信息,用户的运动记录成为宝贵的数据来源。通过对各项赛事参赛选手的爬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各项赛事的平均爬升高度。 其中爬升最少的前三位赛事分别是: 4月16日盐城马(50.0米) 5月21日烟台马(57.7米) 4月16日郑州马(65.1米) 除去6月4日在张家口举行的越野跑赛事以外,爬升最多的三位分别是: 6月10日贵阳马(354.7米) 3月19日南京马(346.2米) 4月22日青岛马(301.5米) 这些爬升数据未必精确,但是基本可以反映出不同城市赛事的爬坡难度。 除了参赛人数、湿球温度和爬升数据,我们还分别统计了每场比赛完赛用户的平均跑力、破三、破四的人数比例,以及PB的人数比例。 在这里我们以每位用户在RQ平台所上传的全马距离以上记录的平均配速作为PB标准,可能具体到个别用户会有所出入,但总体上可以大致反映一场赛事的PB比例。 比赛的完整信息如下表所示,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参加过的比赛吧~ 2023年RQ用户主要赛事一览表 温度和爬升会影响PB吗? 上面表格里的数据可能会让人眼花撩乱,下面让我们逐一解读一下: RQ用户们在这些赛事里的表现都非常出色,整体平均跑力在47.8左右,完赛用户破四的比例非常高,基本都在90%以上,果然使用RQ的都是严肃跑者! 破四比例低于90%的赛事,除了张家口的越野跑以外,分别是: 3月19日南京马 (爬升榜第二位346.2米) 4月16日九江马 (湿球温度23度) 6月10日贵阳马 (爬升第一位354.7米,湿球温度22度) 对于大众跑者而言,破四是从入门到进阶的一个门槛,过高的温度和爬升都会对这部分跑者产生影响。 看完破四的比例,我们来关注相对水平更高的破三跑者。相对于破四比例,不同赛事之间破三跑者的占比分布更加分散,其中同样在3月19日举办的宁波、温州马拉松,参加的RQ用户不到百人,但是破三比例均达到20%以上;之前提到的贵阳马,包括4月9日的北京马拉松,破三比例则不到5%。 值得一提的是江西省九江市在四月份举行了两场马拉松: 4月16日“庐山杯”马拉松(湿球温度23) 4月30日“共青城市”马拉松(湿球温度15) 地理位置相近,气候差异却很大。结果是这两场马拉松分别占据了破三比例的头尾两名: "庐山杯"马拉松气温较高,破三比例只有1.9%,"共青城市"马拉松较为凉爽,破三比例达到了26.7%。 这里面固然有跑者水平的因素,但也从某种角度反映出,高水平的跑者倾向于选择更有利于自己发挥的比赛条件。 破三比例与温度/爬升的关系 通过对比破三比例前50%和后50%的赛事所对应的爬升和温度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累计爬升数据上,两组之间区别不大,但是在气候这项数据上,破三比例较高的赛事所对应的湿球温度,要明显低于破三比例较低的赛事。这说明气温是影响选手发挥的显著因素,而累计爬升数据可能还不足以刻画比赛地形的难度。毕竟累计爬升相同的比赛,坡度的大小,数量可能有较大的差别。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大家最关心的PB数据(毕竟马拉松是和自己的比赛)。 PB比例与温度/爬升的关系 在PB比例这项数据上,包括知名度更高的重庆马拉松、无锡马拉松在内,一共有9场马拉松赛事中,有30%以上的用户跑出了自己在RQ平台上的PB。 如果我们观察上图所有比赛的温度、爬升数据就会发现。这些PB比例高的赛事,起跑时的湿球温度基本都在18度以下,同时累计爬升也都在300米以下。这也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示:合适的气候、地形未必能保证我们创造佳绩,但是严苛的外部条件肯定会限制我们的运动表现。 结语 这篇文章中,我们从RQ用户的视角出发,以气候、地形作为切入点,“另类”盘点了2023年主要的一些马拉松赛事。 尽管没有办法覆盖所有的比赛,选取的样本也无法代表所有跑步群体,但是作为严肃跑者集中的平台,透过这份对比可以依稀看出跑者们对不同赛事的偏好,以及这些赛事的外部条件如何影响着我们的发挥。 2023年开始各大马拉松比赛又回到我们身边,希望RQ可以带给用户们更多详实的数据,伴大家一起进步成长。(作者:RQrun运科研究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