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将为大家说明,另一个常见问题。
开始分享前,大家先看看,以下这一位跑者记录。然后是否有相同疑问呢?
Q1: 每次跑LSD,我的跑力都会降低,拉低了我的当前跑力?
Q2: 我的配速更快了,为什么跑力降低了呢?
Q3: 是不是跑短距离,跑力会高一点啊?
Q4: 间歇跑的即时跑力特别高耶?
以下,小编就为大家一一解答心中的疑惑。
首先,假设这位同学是机器人,每一次的配速跟心率都可以精准控制,无论距离多远,都能够维持一定的配速与心率,那么他的即时跑力,就会一模一样!
然而事实上,我们都不是机器人。
所以,当训练的时长慢慢增加,尤其是超过90分钟以上的LSD,即使配速不快,区间一的有氧配速进行,身体还是会累积一定程度疲劳,而此时,就会出现配速下滑,或是心率上升的现象。
整体下来,相较于一个小时以内的训练,即时跑力自然就会比较低,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RQ跑力也将此细微的变化,通过计算呈现出来。
当然,若可以在LSD维持不错的配速与心率,那么这一次的运动表现(即时跑力)就会维持在一样的水准啰!
从上表可以看到10/9与10/10的训练,虽然距离增加,平均配速没有比较快,但因为心率相对低档,代表10/10的训练,以更轻松的方式完成了更长距离,所以即时跑力(运动表现)也就比较高。
10/9运动记录
10/10运动记录
这时,又有同学说,你看看10/11,平均配速更慢了,怎么即时跑力还更高,那配速越慢越高吗?
当然不是,我们先通过实际运动过程的图表来观察差异点。
10/10的运动过程刚刚已经展示,可以了解,是一次稳定配速的训练。
以下是10/11的运动过程以及分段数据统计。
由图表与分段数据,可以清楚看到,这一次训练是5趟1Km的间歇训练,其中间歇平均配速为四分速。
10/11的运动过程
10/11的分段数据统计
不过由于整笔记录包含了休息时间,所以平均配速看起来似乎比较慢,但事实上,训练过程,其强度与压力远大于10/10的稳定配速跑。
由训练负荷也可以看出差异,10/11的训练负荷是10/10,将近四倍之多。
此外,小编利用这个案例,向大家说明,间歇训练,运动表现(即时跑力)会比相同运动时长的稳定配速跑高的原因 – 心率置后。
间歇训练是由一段高强度高配速,搭配一定时间的休息所组成,其训练设计原理是,跑者除了无法连续进行高强度高配速的训练外,对身体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受伤的风险。
因此,通过一组运动加上休息的方式,不断重复,短时间内达到相同训练时长的效果。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由于高强度高配速,进行相对较短的距离一般由200米~1.2公里,这样的过程中,心率对于高强度运动的反应有延迟,无论是光电手表或是心率带,形成了高配速低心率的现象。
RQ跑力算法已针对间歇设计不同模型,不过,训练模式的特性,以及实际生理变化,仍会让单笔纪录的即时跑力稍微高些。
每一步都是你跑出来的,好好享受这高跑力~
最后,小编再次和大家分享,RQ跑力的价值,很重要的是帮助跑者,把运动过程中,不同的变化,不同的训练方式所产生差异,计算出来,并通过数据的方式,提供给跑者参考。
因此,也希望大家查看数据时,不单单看平均数据喔!因为平均值只能提供一个大概的概念,但对于不同的训练模式,以及其中的变化,平均值并无法告诉你详细过程的信息!
加油!加油!你的每一分努力,将会让你在即将来临的赛季,收获甜美的果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