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羅譽寅铁人夢工廠 ,作者羅譽寅
跑步是一项相当容易入门的运动,但跑步动作本身却非常复杂,即便跑步配速都一模一样,但每个人跑起来却又好像都不太一样。根据研究,世界顶尖的跑者通常都会有一些共通点,包括触地时间更短、下肢关节的剪应力更少(剎车的力道)、垂直振幅更低,而且在同样的配速下所消耗的能量更少(更省力)。对一般跑者来说,要一次把这些问题全都改正过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提高步频或许是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修正方式。
世界著名的跑步教练丹尼尔博士(Dr. Jack Daniels),曾经观察过所有长距离跑者(800公尺到马拉松)在比赛时的步频,发现几乎所有跑者的步频都在每分钟180步或以上。然而一般跑者大部分却都落在每分钟160~170步,较低的步频将会导致触地时间变长、更容易跨步(剪应力增加,更容易受伤)、身体垂直振幅更大等。
只要我们在维持配速不变的情况下,将步频提高到每分钟180步或以上,基本上就能改善这些问题。因为步频提高之后,脚掌必须快速抬离地面,黏在地面上的时间会被迫缩短;此时双脚也来不及往前跨太大步,所以落地点会更接近身体正下方;同时也没有时间做出多余的推蹬动作,因推蹬地面而产生的垂直振幅将因此而减少。
我们可以透过RQ的各强度步频表,观察在不同强度(配速)下的步频分别是多少。下图的这位跑者在不同强度下的步频都大于180步/分,而且会随速度加快而增加,是属于正常的情况:
另一位跑者的各强度步频表显示,从配速1区到4区的步频都低于170步/分,配速5区也低于180步/分,代表他的跑步技术(包括触地时间、垂直振幅等)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如果想要跑得更有效率或更快,需要先从提高步频着手。
文/罗誉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