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花了好几天的时间用软件分析了目前几位2016年男子世界纪录保持人的技术数据,发现到一件很有趣的现象:竞赛距离愈短,脚掌的触地时间也愈短,而且存在正比关系(表格中的绿底部分),也就是说当时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人丹尼斯.基米托(Dennis Kipruto Kimetto)的触地时间是所有田径项目中最长的,长达162毫秒;百米的世界纪录保持人博尔特(Usain Bolt)的触地时间是最短的,只有78毫秒。
长期分析来看,八成跑者的触地时间都在200毫秒以上。如果你想提高速度的话,缩短触地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训练方向。表格中的这些数据可以当成各类跑者的参考指标,比如说你是练短跑的,但在冲刺时的触地时间都在100毫秒附近,那就一点竞争力都没有了,此时不管体能、肌力练得再强大速度都很难再提升,训练重点反而要放在缩短触地时间上面。
那要怎么缩短触地时间呢?提高步频就可以了吗?并非那么简单。
前阵子在帮花莲的一位朋友分析跑步动作时,发现他以马拉配速(M配速)在训练时,步频可以达到200spm (每分钟200步,每步费时300毫秒),触地时间就占了230毫秒,腾空时间只有70毫秒→触地时间÷腾空时间=230÷70 = 3.28。离世界纪录的触地空腾空比1.0还有很大一段差距。
虽然步频很高,看起来很有效率,但触地时间太长,效率都被吃掉了。因为触地时的脚掌必定处于静止状态,此状态会拖到身体前进的速度,所以触地时间愈短愈好。
由此,我们也可以发现高步频并不等于较短的触地时间。触地时间与步频应是两个独立的数值。
此外,还发现不管这些世界纪录保持者的竞赛项目为何,从博尔特到丹尼斯的腾空时间分别落在156与162毫秒之间(表格中的红底部分),非常接近,它所代表的意义是:不管速度快慢(从时速21到37公里),这些跑者都不会利用推蹬地面来创造更长的腾空时间,因此他们的垂直振幅都相当小。
这项发现的另一层意义是:推蹬是有助于延长腾空时间和步幅,只是这一点效益会带来其他更多缺点,所以连世界纪录保持者都不这么做,我们也不建议这么做,我们可以看到全马世界纪录保持者的腾空时间是162毫秒,博尔特是156毫秒,可见透过延长腾空时间来增加步幅或提高速度,并不是正确的训练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