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Runner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之于跑者 远比你想象中更重要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是三大营养素,再加上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它们一起构成了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
无论有氧和无氧运动中,碳水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能量来源,如果身体中碳水化合物减少,运动员的运动表现会下降,身体也更容易疲劳。在马拉松运动中,尤其是全马项目,肌肉中糖原耗尽后,身体开始只由脂肪供能,但由于能量转换效率不同,供能不及时,配速就会下降,体感也变得虚弱疲劳,饿和头晕乏力,这一现象,俗称“撞墙”。
在一个有氧耐力运动爱好者的每日饮食计划中,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应当占总能量摄入55%~65%,这对最佳运动表现以及业余运动员平时的工作状态至关重要。与西欧,北美的高蛋白(肉食为主)饮食结构相比,在东亚/中国的传统饮食结构中,碳水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我们的主食是谷物为主导的碳水(包含米饭 面条 馒头 粗粮 蔬菜等),借用西方的一句俗话“多吃长辈/前辈们的食物,不要吃奶奶从没吃过的食物”,就能做好我们的饮食规划,避免很多弯路。
ps:Eat like your grandmother. 像奶奶一样去饮食。 或者 Eat what your great-grandma ate. 吃外祖母曾吃过的食物。 这是西方的一些谚语,是看到现在各种各样新式食谱(沙拉、新式甜点)而引发的思考,形容 1.我们祖辈的饮食也许更健康 / 2.鼓励现社会从过去中寻找可持续饮食的答案。
不过,现代社会,太多富含精碳水(尤其与脂肪混合加工)的非天然加工食品。无时无刻不存在广告和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其中包括零食、碳酸饮料和奶茶等。这些食物,缺少人体必需重要的营养素,也给健康生活、工作、训练带来了很大负担。同时碳水摄入过量身体用不完,则会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这点也值得注意。
回过头来看,推荐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当周训练频次的增加,训练强度和量的增加,我们对于碳水的要求量也会不断提高(反之亦然)。并且,长跑训练的种类,对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速度会很不一样:
·爆发力训练(短冲,快步跑)多用到ATP为能源;
·更长一点的速度间歇会用到ATP、糖(糖原也会在过程中转化为ATP);
·长距离的最大摄氧量间歇,混氧训练,节奏跑和耐乳酸跑,则会以糖为主的供能(脂肪为辅);
·轻松跑,长距离慢跑和其他低强度有氧运动例如每日的身体活动,都是以脂肪为主要供能。
平时训练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强度越高的训练越容易身体疲劳,这是因为身体中会有乳酸的堆积并且来不及排出,而乳酸正和疲劳有关。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没有任何饮食方法能避免或降低乳酸的产生,不过我们可以从长跑训练的角度来看待疲劳这件事:
第一,通过大量的慢跑,强度在“可以聊天的配速”,可以让身体充分适应以脂肪为主的供能,这时候可以跑得时间更久距离更远。训练有素者,可以改变两种能量的贡献总额,让“脂肪与糖的交叉点”后移。另一个目的是提高在以脂肪供能为主的跑步的配速(有些跑者称之为你可以保持的最低配速,因为不像糖原,人体的脂肪是用不完的)。
第二,适当的耐乳酸训练,例如耐乳酸跑,在乳酸阈值配速之上的节奏跑,可以让运动员以后在高强度运动时,乳酸可以处于一个比没训练前较低的水平,更不容易“疲劳。”
·高强度训练前,适当摄入碳水化合物能有效提升训练的质量,全马比赛前,也有“充碳”一说,优化身体肌糖原肝糖原储存。碳水化物的选择既可以是高GI(两小时内充分供能,但是会引起血糖快速上升)
·在全马比赛过程中应当及时补充碳水化物,推荐值为每小时30~60克,不过因人而异。可以使用包含液体、电解质和支链氨基酸的运动饮料、补剂。
·在高训练量和高强度的训练或马拉松比赛之后,立刻摄入高GI的碳水化物,有助于身体的迅速恢复。
·长跑耐力运动尤其是全马比赛后期,如果不借助运动饮料、运动补剂的摄入,运动员身体参与运动项目的肌糖原和肝糖原会消耗殆尽,容易引发低血糖症、影响运动表现、甚至造成运动后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并且,身体很需要从补剂中补充额外的电解质、钠和镁等元素。
所以,下次全马比赛,请做好赛前饮食、补胶与赛后饮食恢复策略。再强的意志力,也需要准备充分的身体,才能跑出理想的成绩。
文/丁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