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秋天对于马拉松世界注定是不平静的。
在9月24日的柏林赛场上,人们一边惊叹阿塞法(Tigst Assefa)以131秒的超大幅度刷新女子世界纪录,一边还在为“乔爷”(Eliud Kipchoge)未能再次打破自己的纪录而感到惋惜。半个月后在芝加哥,基普图姆(Kelvin Kiptum)横空出世,结束了他的前辈保持了1800多天的王朝。他离人类两小时大关,只有35秒。
这会是一个新的时代吗?
“后基普乔格时代”
在10月8日以前,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乔爷”领航的时代。
33岁时打破世界纪录仅仅是一个开端,2022年在柏林年以37岁的高龄再度刷新自己的纪录,成为1985年的洛佩斯(Carlos Lopes)之后最年长的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领跑马拉松纪录1848天,也是21世纪以来保持马拉松纪录最长的男运动员;2019年甚至跑进过2小时,即使成绩没有得到国际田联的承认,依旧不妨碍他书写人类的历史。
在这1848天里,只有两个人对基普乔格的王朝提出了真正的挑战:一位是2019年参加柏林马拉松的贝克勒(Kenenisa Bekele,2:01:41),另一位正是今年早些时候的基普图姆(4月23日,伦敦,2:01:25)。
老将贝克勒最擅长的领域是5000米和10000米,也是这两个项目世界纪录的长时间保持者。
与他们相比,基普图姆更像是新一代的代表:出生于1999年,20岁开始在半马赛场跑出成绩,去年进入马拉松赛道,今年就打破了世界纪录。从比赛的过程看,他后半段几乎全程独跑,既没有竞争者,也没有领航的兔子,这似乎都意味着他还有提高的空间;从体型上看,180cm,65kg的他也比普通的精英长跑选手要高大。
基普图姆(图右)
比传统精英马拉松运动员高出一截
在女子马拉松方面我们似乎也能看到类似的趋势:科斯盖(Brigid Kosgei)保持了四年的世界纪录,一年之内竟被两人超越了,阿塞法甚至直接刷新了两分多钟(她今年也只有26岁)。如果说科斯盖和基普乔格代表了一个为期5年的时代,那么2023年确乎是一个新的开端。
经常关注足球的朋友们可能知道,足坛近年来涌现出了像姆巴佩、哈兰德这样的新生代球员,他们不仅技术顶尖,身体素质更堪称“机器”,仿佛是超级工厂生产出来的“魔人”。不论是姆巴佩、哈兰德,还是基普图姆、阿塞法,身上都透露出一种“科技感”——这种科技感不只是科技装备或者科学训练(毕竟基普乔格能够在38岁高龄依旧保持极高的竞技状态,也离不开运动科学的加持)——而是一种“机器化”的,以人类最高竞技表现为纯粹目的的思想。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人类还能变得更强吗?我们的极限又在哪里?
“基普乔格时代”虽已落幕,人类的探索却不会停止。
历史照进未来
为了回答上面的问题,科学家们夙兴夜寐,跑鞋、医药厂商们挥金如土。我们也决定透过马拉松比赛纪录的历史数据,窥探其中的奥秘。
世界田径联合会的官网里,记录着各个运动项目的历史最佳纪录排名。
从1980年1月1日到今天(2023年10月20日),男子共有8595人/次,跑进了2:12:00大关;而女子的统计线是2:30:00,共有4474人/次入围。在这些数据里,不仅可以看到哪些运动员打破了记录(注:在2004年以前国际田联没有设置马拉松世界纪录,只有“世界最佳成绩”,在这里我们将两者等价,均代表当时世界最佳),更可以看到时代发展的趋势。我们将尝试用可视化的手段,将这些趋势展示出来。
在下面的男子马拉松纪录图中,我们将所有入围榜单的记录打在时间线上:
我们称之为“追赶者”,是指那些优于前世界纪录,接近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
“追赶者”的数量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顶尖运动员的竞争情况。比如之前提到的,在基普乔格时代,真正形成竞争的只有贝克勒和基普图姆;而在他之前的基梅托(Dennis Kimetto),虽然保持世界纪录也长达1400多天,但是同个时间段里还有四位选手和他的成绩非常接近。
除了个位数的顶尖选手,我们还关心每个时代的“领先集团”发展趋势。因此我们以年为单位,分别统计了以下两个指标:
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从上图就可以看出一些趋势来了:
20世纪70-80年代是马拉松逐步大众化的时代。
精英跑者经历了起步阶段的你追我赶之后,在80年代末进入了第一个“瓶颈期”:迪萨摩(Belayneh Dinsamo)于1988年小幅度刷新世界最佳成绩之后,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不仅无人能够打破这一纪录,甚至在前几年里都没有“追赶者”能够提出挑战。
直到1998年,巴西人罗纳尔多(Ronaldo Da Costa)终于打破了尘封10年的马拉松纪录;巧合的是,这一年也是历史上首次有100人/次跑进了2小时12分大关,这似乎意味着马拉松世界的精英跑者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终于又站上了一个台阶。果然罗纳尔多的纪录并没有维持多久,人们迎来了“群雄割据”的五年。
2003年特加特(Paul Tergat)打破纪录之后,马拉松世界再度陷入沉寂,这段时间每年第100强的成绩甚至不降反升。但是就在同年,阿迪达斯开始了碳板跑鞋的研发。
2008年,格布列塞拉希(Haile Gebrselassie)穿着阿迪达斯为其定制的碳板跑鞋,打破了自己前一年的世界纪录;他前后一共将世界纪录刷新了56秒。他“在位”的四年间,每年跑进212的人数,从2007年的156人/次提高到2011年的304人/次,几乎翻了一番。精英马拉松跑者的水平在科技加持下迎来了一次不小的爆发。
进入2012年以后,新的轮回重新上演:世界前10轮番易主,但是“领先集团”停滞不前。
2017年,耐克推出了著名的“破2计划”,不仅从装备上进行革新,更从科学训练的角度,开始尝试挑战人类极限。
2018年,“乔爷”登基,同时“领先集团”也迎来了新的突破:2019年超过400人/次跑进212,2020年前100的成绩也刷新到2:07:30以内。
“乔爷”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但是“追赶者”和“领先集团”某种程度上还是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在最近两年才回到了之前的水平。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那么人类马拉松的未来又将走向何方呢?科学家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追求人类的极限,而我们则效仿历史学家,尝试从历史规律的角度出发进行事后分析。
回顾男子马拉松纪录史,我仿佛像看了一出《三国演义》: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历史的缔造者有如“历史的天空中闪烁的几颗星”:星光闪耀的背后,是追赶者的压力,是“领先集团”的造势,更深层的则是科学技术的原始驱动。
观察历史前100名跑者的成绩,可以看到人类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只要这一趋势继续保持,记录再次被改写应该是迟早的事;而在最近的三五年内,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两位“基普”以外,是否有第三个、第四个“追赶者”挑战他们,以及“领先集团”能否在现在的基础上再上一步。
从科技进步的角度来说,基普图姆异于常人的体型对于科学界来讲将是一个有趣的课题,他所使用的跑鞋“黑科技”也有待解密。
不论如何,“后基普乔格时代”不会缺乏看点。
END
文 / RQ运科组-Ru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