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助手,我的跑力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今天,“我的跑力为什么”系列,将针对“心率设置”对于跑力计算的影响,向大家介绍与说明。
首先,对于RQ跑力,其设计原理不难理解,
- 相同配速下,心率越低,跑力越高
- 相同心率下,配速越快,跑力越高
当针对每一位跑者进行模型建立以及个性化计算时,什么心率是高?什么心率是低?因此,需要进一步考虑个体差异所带来的变动性与兼容性。在此基础上,每位跑者的最大心率即成为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也利用这个机会,向大家说明,最大心率不一定越大越好,每个人都有自己最适合运动的心率区间,由RQ大数据了解,最大心率不到175也有破三的跑者,另一方面也有最大心率超过200以上的初学跑者。所以,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参加训练营、或是有教练/资深跑者陪同),建议进行最大心率的检测。
即是进行了最大心率检测,也有可能无法测出每个人的真实潜力,因为身体状态,外在环境等等因素,都会影响最大心率检测的结果。不过,不用担心,当未达最大心率的误差在5%以内,RQ跑力计算结果,可信度可达92%以上。
因此,针对没有实测机会的同学,小编建议,可以打开RQrun APP中的心率区间设置中的自动更新选项,系统自动更新的原则是,若在跑步运动记录中,出现持续15秒以上的最大心率,高于个人设置的最大心率,就会自动更新,之后的运动记录就根据新的最大心率进行计算。当然,历史记录可以通过,每一笔记录详情页中的”重新分析”,进行重新计算请求。
通过自动更新的方式,可以逐步的调整接近真实最大心率,也可以避免出现跑出了超过最大心率的运动记录,此时,RQ跑力计算结果的反向偏差值就会比前述可信度差异更大了。因为,系统会认为你在非常高高强度的状态下运动(大于最大心率),理论上,配速要更高,跑力值才会提高。
以下,小编通过几笔实际记录,以不同最大心率值,进行跑力计算,提供大家参考。
受测者的实测最大心率是191,以下三笔记录信息。(从左到右分别是16日、27日、29日)
由运动过程详情,可以了解,多数时间,虽然训练内容不同,但都心率基本以区间二为主,由数据上来看,说明了三次的训练都是在体感可控的状态下进行,与受测者实际感受相符。
但是,若将最大心率更该为182后,我们重新分析相同的三笔记录,其数据与心率区间统计变化如下,
重新分析后,我们可以观察到最明显的变化,是即时跑力(运动表现)与训练负荷,这与先前小编跟大家分享的计算逻辑一致,当运动心率越接近最大心率时,系统会认为你跑的非常辛苦,相同配速下,跑力就会比较低,训练负荷也上升了25~35%不等。
另一方面,通过心率区间统计图,三次的训练,都达到心率区间4,占比由15%~35%。训练计划安排时,一般心率区间4(或是配速区间4),是以间歇模式为主,也就是持续一段高强度的时间,不建议过长,除了身体负荷大,有受伤风险外,对于训练效果也会快速的递减。
对比受测者的反馈,三次的训练,并未达到非常辛苦的阶段,与体感不符,因此,也能判断出最大心率需要调整,以提供系统正确的参数来进行计算。
(从左到右分别是16日、27日、29日)
最后,希望上述说明与个案,可以解答你心中的疑问,为什么需要最大心率,以及最大心率如何影响你的跑力计算结果。
当然,以上的重要前提是,我们信任穿戴设备量测的数据,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比对与分析。RQrun采用持续15秒的最大心率,就是为了排除单点瞬时离异点的数据。至于不同穿戴设备量测的准确性,就不在本篇说明的讨论范围内。
总结下,
1. 有机会实测最大心率,是最好的建议
2. 若没有实测,可以开启心率自动更新
3. 可以持续观察自身体感,以及心率区间的分布状态,进一步的判断最大心率设置是否偏差过大
后记:
RQrun APP并未刻意限制大家对于最大心率的设置调整,调整后也可以任意的进行重新分析(免费功能)。所以当你给了系统错误设置,系统也就计算出了有一定偏差的数值,其参考价值就会下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