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又三年,距离上次一次PB已经3y157d,再上次也是经历了3y18d,难道一定要三年才能磨(P)一剑(B) Orz…..
感谢自己35K以后没有放弃,顶在抽筋边缘,一直告诉自己放松放松,每一步稳住,一定可以的。虽然没有330,但对过去持续努力训练的自己,也是有交代了~
这些年
过去几年,外在环境变化太大,很多时候无法正常规律的进行训练,此外,原来看似周周爆满的比赛,也变得一场难求,能否正常举办,可能连主办方到前一天心里都没底。更不用说,需要规划周期训练的跑者与教练们。无法确认目标赛事,周期训练安排上就会出现比较大困难,备赛状态与减量的调整,变成了一道无解的难题!
我自己也是时好时坏的跑着,比较幸运的是,这三年(2020~2022)还能参加了5场正式的马拉松比赛,其中3场都是厦门马,而厦门马也是这几年唯一年年举办的赛事,真是不容易~ 也因为连续参加,对于赛道的变化,该如何准备,有了更多的经验,当然,犯过的错误,同一赛道拉爆自己的次数也是最多的(无论有没有好好准备)。
自然而然,对于厦马,心里也多了一份踏实感,虽然演武大桥的起伏,最后环岛路7K恒久不变的曝晒,相较其他不熟悉的路线,还是更有把握些。心里总觉得应该能在厦马跑出些成绩来~
训练
长距离的训练,一直是罩门,加上月跑量只在160上下徘徊,想要PB,应该是难上加难。所以2022夏天,跟着5K加速营和夏训营一起训练,有了课表,不会再在意月跑量,也不用想今天到底要跑什么,所以课表就像是一盏明灯,每天督促我完成训练。一个夏天,陆续把5K、10K的成绩PB一轮,但再长距离的半马、全马,没有比赛,也没有适当的场地,心里是就没底的。
由RQrun记录统计上看,去年三月到今年三月,开训前,基本只能说是维持体能的锻炼,五月底体能只有13.1。六月初开训,先进行八周速度训练,速度训练,重质不重量,月跑量维持在180~190公里,整个周期,5K成绩快速提升,
6/4: 24:11, 4’50”(前测)
7/2: 23:03, 4’37” (中测)
7/30:22:22, 4’28”(结训)
两个月的速度训练,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因为过往虽然持续的跑着,但没有任何的突破,速度上也一直以有氧为主,没有规律的课表跑间歇,经过这8周,找回了暌违已久的速度感。
接着八月夏训开始,持续跟着课表练,基本达到90%的完食率,每一天早上的挣扎,每一次长距离前的犹豫,每一次间歇起跑忍不住倒吸一口气,无不例外的在完成课表一瞬间,整个人豁然开朗,都会忍不住对自己说,好家伙,又完成了一次课表。周而复始,时间很快的在一周一周的课表中度过,有氧打底,间歇训练,速耐力,还有最后的赛前调整。过程中,把3K/5K/10K的PB继续往前推进。
体能也在11月底达到最高值21.1,虽然随后进入减量期,加上11月初参加了一场标铁,训练量持续下降,但在11月底的厦马前,还能维持在17.0。但自己知道,这次的夏训,还是忽略了最关键的力量训练,只有草草的进行了3~4次,这让11月的厦马,种下了败因。
比赛
2022年底,比赛屈指可数,11月的厦门马,自然成为了我的目标赛事,虽然还有12月的台北马,但是时间拉太久,夏训的状态,估计无法维持那么久。虽然赛前,口头上都说,没目标,完赛就好,但是只有自己知道,2019年的成都马339,就是奔着330去,但却铩羽而归。这一次应该是最认真的投入到训练中。一个人默默的吃课表。所以,没有想法是骗人的。
赛前,不断看着先前的经验,看着赛道起伏,该如何安排配速,全写在手臂上了。只是前一晚按惯例失眠,翻到两点多才睡着,五点起床准备。前25K按计划配速,一直还在目标范围内,准备下演武大桥时,还想着,太好了,上桥放慢没有掉太多配速,正当心情稍有放松,下桥加速时,右后大腿一阵微微抽痛,心想,惨了~ 果不其然,下桥的加速开启了接下来失速的节奏,左右大腿后侧,轮流抽痛,但还是可以跑,只是速度不断的下降,只能硬踩持续推进30公里的上坡,速度越来越慢,最终,左右后大腿同时狂抽筋,而且是抽到一步都走不动的状态,只能停下来拉伸,还看着股四头肌不由自主的跳动,拉伸都停不下来。
(2022/11厦马)
看看时间,如果维持五分速以内还有机会,但是当下很清楚,连走都走不动的状态,保四都是目标了。 走了大约5~6分钟,才又慢慢的跑起来,这时候,只能保持”跑”不停就可以了。
时间快进到四月初的厦马,天气温度与湿度,基本相似,没有想像中的热,起跑温度甚至更凉快些。
从以下的记录对比表格,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两次的比赛,前面30公里,耗时基本相差不到一分钟,不过很关键的是心率11月,起跑没多久,为了维持目标配速,心率拉上去,就下不来了。30公里平均心率比4月高了7个点,训练负荷/强度也基本落在了3/4区,这对于决胜负的12公里,是重大的打击。
所以,4月在下了演武大桥,虽然肌肉疲劳,也隐隐作痛,但没有到抽筋的状态,接着渡过了30公里的上坡,虽然知道330守不住,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但仍然可以稳住配速,不掉太多,顶到终点。
(2023/4厦马)
冬训
在11月的大爆炸后,心里想着还有12月中的台北马可以再挑战,感觉前半程跑的还可以,不应该这个成绩。不过,练不够就是练不够,台北马只是维持不抽筋,但是成绩跟11月厦马一模一样347 Orz….
所以,12月中以后,除了继续跟冬训营课表外,自己特别加菜了长距离的训练,让身体熟悉25K+的感觉,也让有样基础更扎实。此外,大爆炸,抽的是大腿后侧的腘绳肌,水桶破裂一定是最弱的一环,也重点进行后侧链的训练,后侧链最直接的专项训练就是硬拉。由于先前没有进行类似训练,先以15公斤为负重,每次8下,每次进行6~8组,每一次训练完的第二天,后侧大腿基本非常的酸爽,跑起课表更是一言难尽。不过三月份的备赛期3~5公里的速度课表,速度居然维持的比以前轻松了。
对了,除了长距离训练,增加负重硬拉,还有换上了人人称赞的next%2,一上脚就一句话,”好轻”,第二句话,还是”好轻”。果然,PB鞋不是浪得虚名。
4月的比赛,有了重点特训,还上新装备,也就信心满满。赛前的预测,是有机会330,自己也是这么计划,再次把计划写在手臂上。不过,赛后复盘,能力的提升,一定要再目标之上,不能低空滑过,那大概率会错过。另外,目标配速的安排,由于我们无法跑完美路线,因此,一定会多出几百米,所以一定要针对目标时间预留足够buffer,才能愉快进终点。
最后,虽然结果不满意,但是已经可以对这一年的训练划下句号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