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穿戴式装置盛行的年代,透过心率装置来进行跑步训练似乎是一件越来越平常的事情,而无论你是要以最大心率法或者是储备心率法来当作训练的依据,都必须搭配渐进式强度的检测去取得最大心率,这样才能准确计算出每一个训练区间相对应的心跳数。因此,如何取得
随着天气渐暖,冬季路跑赛事逐渐告一段落。大部分跑者在目标赛事结束后,会选择休跑一段时间,让身体从艰辛的训练中恢复过来,准备迎接下一个赛季到来。在这个训练的空档里,我们仍然可以为自己在下一个赛季的表现作出一些贡献:根据这个赛季所收集下来的数据
Abain是我带过两届训练营的学员,跑龄约1年多,之前他都是以半马为目标赛事作训练,去年11/17鹿港半马达标后,先调养休息了一阵子,接着我们展开了一对一、为期15周的全马周期化训练,目标为3/11的晨曦麦香全马。Abain基本上没有全马的
以下文章来源于羅譽寅铁人夢工廠 ,作者羅譽寅速度是由步频与步幅所构成,想要跑得更快,可以透过提高步频、增加步幅,或两者同时提高的方式达成。2008年有一份关于步频与步幅的研究,他们观察2007年世绵赛10000公尺的前三名选手在比
想挑战半程马拉松(以下简称「半马」),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开始?面对挑战,我们要先了解自己要挑战的是什么,也更要了解自己的能力有多少。这是因为在没有任何情报的情况之下猛冲直撞,失败的机率会很大!半马距离总长21.0975公里,是全程马拉松的一半
在RQ分析功能页面中两项跑者最常使用的功能就是:【跑力】、【体能】。女孩你为何踮脚尖女孩跑力这个页面主要都是跟跑力相关的图表:即时跑力、当前跑力、跑力对应的配速区间、跑力预估的完赛成绩、竞赛跑力。通常我会看一下即时跑力与当前跑力的趋势了解自
从RQ创立以来就开始使用至今,初期的半年抱着好玩的心态看看跑力、训练指数、体能指数…等,直到2016年11月因为旁听Garmin PB班的课表才开始认真记录及使用,到现在已经有15个月认真记录的大数据了,而这些大数据对我来说正是好好准备一场
一般上我们会使用最大摄氧量(VO2max)为预测表现的工具,科学家发现到,跑者的最大摄氧量越高,跑步能力就越好。但在个体与个体比较情况之下,就会发现到一个现象:A的最大摄氧量比B来得高,但B反而跑得比A来得快。最大摄氧量高是跑得快的充分条件
数据分析的力量初马3:26文/趙宇 2017-12-26一年多后,当我通过2017亚锦赛&东莞国际马拉松35公里的指示牌时,想起了第一次跑步的那个下午。这个开头借用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套路,因为初马3:26的成绩,对我这
我跟大家一样,只是一个业余长跑爱好者,由2012年开始练习10公里和半马。直到2013年,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成绩是3小时33分,其后再于2014的渣打香港马拉松跑进3小时26分。当我以为自己拥有达到BQ*的能力时,其后连续六次的全马挑战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