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最新动态
  • 专业文章
  • 会员权益
  • 个人中心
  • 登录 注册
首页 专业文章训练 | 如何避免抽筋(附七个下肢拉伸动作)

训练 | 如何避免抽筋(附七个下肢拉伸动作)

运动建议
作者:RQ教练 日期:2020-06-12 14:12:21 浏览:8274
article/2020-06-12/15919416528961.png


如何避免跑步中的抽筋现象,

以及跑步中抽筋怎么办?

·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一种肌肉自发的强直性收缩。

运动过程中的抽筋,是偶然的现象,绝大多数跑者几乎都在训练中或比赛中(很多人的首马后半段)有过很不愉快的抽筋经历。电视直播中,有时会看到比赛场的足球运动员在加时阶段中突然的抽筋,工作人员和队友帮助进行足背屈拉伸的一幕。受伤的背后蕴含着几率。普通跑者,可以通过以下预防性措施,审视训练习惯,减少运动抽筋(同理,其他运动中肌肉拉伤、发炎)的几率。

1. 容易忽略的重要因素—营养

 电解质:运动过程中补充有效 

运动员在大训练量运动时长超过1小时、炎热高温的极端天气下训练,体液会失衡。足够的研究表明,如果体液流失体重的1%,就会导致心率增加,身体散热的速度减缓,影响心血管系统。如果人体流失2%的体液,有氧耐力可能会受到影响。数据表明,有许多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会流失2~6%。(因此,足球这一需要进行多个方向高强度间歇性冲刺的项目,常常在加时阶段发生抽筋,并不是偶然。)

跑者在每天的饮食中摄入,应当摄入合理范围的电解质,钠(少量食盐或电解质补剂、汤)、镁(深绿色蔬菜例如西兰花)、钾(香蕉),钙(动物制品,豆类与种子类)和氯化物(食盐)。并且,应当摄入足够的水分(尿液不至于深黄色)。

电解质中最重要的是钠,额外补充钠可以帮助减轻心血管压力,避免低血钠症。钠可以增加口渴感,因此鼓励运动员多补水,提升整体水合状态,预防身体水分过度流失(失水会造成体温上升,运动能力下降)。为了保持体液正平衡,运动员摄入的钠要比汗液中流失的钠含量多。

在长时间力竭性运动的有氧耐力运动过程中,补充水分、运动饮料、能量胶或电解质片,有很大益处,避免运动意外伤害。

 碳水化物:运动前(运动中)与运动后都有功效 

肌糖原储存会影响疲劳表现,因为低糖原储备时人体不能按需生成ATP。对于每天参加多次训练,或长时间持最大强度的运动员而言,快速合成糖原,保持稳定的碳水化合物储存非常重要。在有氧耐力运动后,前两小时内肌糖原的再合成速率最高,因此运动后的碳水化合物类型(高GI)对训练后的恢复甚至更为重要。另外,碳水化物有促进水再水合的作用,如果身体肌糖原不足,则需要注意运动前、以及运动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补充。

 蛋白质:未确定但可能具有潜在功效 

仅有部分研究表明,补充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的组合,具有潜在的功效。虽然尚不清楚将蛋白质添加到碳水化物中,对肌糖原再合成的作用,但是将蛋白质加入到含有碳水化物的饮料中,可能会增加净蛋白质平衡。这反过来有助于防止肌肉酸痛和肌肉损伤,从而加快恢复速率。将蛋白质或者支链氨基酸(BCAA)补剂加入到运动后的营养计划可能会加快肌肉恢复和减少剧烈有氧耐力运动后常见的肌肉损伤。

综上所述,跑步前身体需摄入碳水化合物。在天气炎热情况下,每小时都需要补充水分。强度越大的训练,体液与电解质损失越快,因此运动过程中需要即时补充能量胶或运动饮料。马拉松比赛前,则需要补充钠—电解片(盐丸)。运动后,需要补充适量的蛋白质,或者BCAA补剂。

2. 显著降低伤病几率—运动前的热身

跑前运动热身应该有5个主要目的:


· 让体温升温,促进肌肉、肌筋膜、肌腱组织的伸展,打开活动度,防止突然的软组织扭伤或肌肉 拉伤;

·通过肌肉组织适应高速伸展,防止肌腱与⻣骼连结处的损伤。

·刺激中枢神经(CNS),激活本体感受器,促进更快的运动反应;

·增加肌肉收缩的速度和爆发力,让四肢短时间内达到最协调的状态;


·强化正确的动作基础。



一套全面的热身流程顺序应该是【泡沫轴滚动、静态拉伸,动态热身】。

1. 泡沫轴滚动可以降低肌肉密度,处理有可能的扳机点。经验是在每个位置做大概10次缓慢的滚 动。

2. 一旦处理过组织密度问题,通过静态拉伸将肌肉拉⻓,提高肌肉柔韧性。静态拉伸相对“热”的动 态拉伸,更能借助体重,也更容易。

3. 最后,进行动态热身可以抵消掉静态拉伸过程中任何潜在的爆发力减小,提高关节灵活性/活动度 (动作需要缓慢)和敏捷性(动作需要快速),强化跑步运动的动作基础。

利用滚轴放松肌筋膜、短时间(小腿、大腿肌肉部位)的静态拉伸、激活肌肉力量、增加柔韧性与扩大活动范围的的动态热身,可以有效避免意外损伤。

3. 运动也有窍门—不仅只是跑就对了

当天气越炎热、训练强度越大、心率越高的时候,单位时间内流失的体液越多。体液流失的百分越多,运动表现降低、运动动作失常和急性损伤的几率也逐步上升。

因此,我们可以在运动场地上选择有树荫、空旷的地方(林荫小道),避开高温环境(温度超过28度,夏天的正午)。在训练强度上,经验尚缺的跑者应当选择主动去放松身体,配速宁可由慢到快,甚至先做一定周期的慢跑训练,避免运动中心率上升过快。

抽筋的几率更可以通过肌耐力的训练而显著降低 。两种训练可以优化跑者的肌耐力:长距离和力量训练。

在平常训练课表的选择上,长距离(Long Steady Distance)的训练,是马拉松训练的跑者不应缺少的训练科目。LSD单次的跑量,对于当周跑量(里程数)在64公里内的跑者,应该不超过30%。而对于当周跑量在64公里以上的跑者,应该不超过25%,或不超过150分钟。轻松配速的长距离对身体端心肌的强壮程度、身体软组织适应力肌肉耐力都有提升,可以减少伤病的几率。并且永远不要低估长距离对心理上的正向作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你觉得,只要你想,就可以一直跑下去。

另外,注重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和软组织的硬度,可能会减少在跑步过程中肌肉因收缩能力降低,而产生抽筋现象的几率。

4.七个下肢拉伸动作—减少下次运动的风险

运动后的筋膜放松,可显著改善肌肉的酸痛程度(有学者将其对应为肌肉内的炎症程度)。跑者应该用滚轴或筋膜枪进行几分钟的筋膜放松。长时间的静态拉伸,更是让身体恢复活动度,下次训练中延续运动表现和避免运动伤害的关键。

研究表明,静态拉伸超过30秒,才对身体柔韧性有显著效果,而超过90秒,没有更多益处。因此在筋膜放松之后,要对跑步训练容易疲劳的重点肌肉部位进行30秒的静态拉伸,有些跑友容易抽筋发炎的是小腿后侧,大腿后侧、臀部梨状肌等后侧肌群。

1.小腿比目鱼肌

article/2020-06-12/15919430316178.png

  方式A

article/2020-06-12/15919419929127.png

方式B

2.小腿腓肠肌

article/2020-06-12/15919420154568.png

  方式A

article/2020-06-12/15919420391279.png

方式B

3.大腿后侧股二头肌

article/2020-06-12/15919420594780.png

  方式A

article/2020-06-12/15919420781539.png

方式B

4.大腿前侧股四头肌

article/2020-06-12/15919421245589.png

  方式A

article/2020-06-12/15919421438068.png

方式B

5.大腿侧面髂胫束

article/2020-06-12/15919430641091.png

6.大腿内收肌

article/2020-06-12/15919422075250.png

7.臀部梨状肌

article/2020-06-12/15919422333267.png

  方式A

article/2020-06-12/15919422567383.png

方式B


文字/丁丁

(15)
(9)
用户留言

最新文章
  • 知识 | 空气质量对跑步训练影响

    2025-05-07 11:31:21

  • 训练 | 跑步数据那么多,该看哪一个?

    2025-05-06 17:07:15

  • 为什么800米以上的距离被称为中长跑?

    2025-04-23 15:25:38

  • 知识 | 跑者必备的心理技能

    2025-04-15 17:26:47

  • 训练 | 公开水域与泳池有何不同?

    2025-04-11 16:05:01

热门文章
  • 找到自己的心率区间

    浏览:70682

  • 如何缩短触地时间?

    浏览:57297

  • 训练状态|指数到多少最适合比赛?

    浏览:52373

  • 突破自我的最佳途径:间歇训练

    浏览:33557

  • 跑步时触地时间要多短才算好?

    浏览:31829

标签列表
  • 跑步训练
  • 中长跑
  • 运动心理
  • 游泳训练
  • 马拉松数据解析
  • 跑步装备
  • 停训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 停训焦虑
  • 运动恢复
  • 马拉松数据解析
  • 厦门马拉松
  • 感知时间
  • 减少运动时间
  • 赛道礼仪
  • 手表指标
  • 提高运动表现
  • 主观监测
  • 运动监测
  • 自评量化表
  • 自我监测
  • PB
  • 海拔
  • 高海拔
  • 跑步机
  • 配速区间
  • 配速
  • 配速
  • 最大心率
  • 训练营
  • 训练营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会员权益
RQ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RQ小红书
小红书

下载 RQrun手机应用

App Store Android
Copyright © 2018-2025 东莞羽笙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76431号 服务条款 隐私权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