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田径场、堤外便道、公园或是大马路上,在训练过程中,大家还可选择坡度跑。
最近有一位跑者问了一个很不错的问题,是关于大家都很有兴趣的山坡跑训练
以下文章来源于羅譽寅铁人夢工廠 ,作者羅譽寅速度是由步频与步幅所构成,想要跑得更快,可以透过提高步频、增加步幅,或两者同时提高的方式达成。2008年有一份关于步频与步幅的研究,他们观察2007年世绵赛10000公尺的前三名选手在比
余谦的半马最佳成绩1小时32分58秒达成后的代价是左脚掌严重受伤,赛后花了非常多的时间疗养。后报名加入挑战营,希望可以再度突破自己的半马纪录。但是四月初再度受伤,不得已暂停训练课表。教练团针对受伤的学员个别调整训练内容,追踪伤势状况。余谦非
以下文章来源于羅譽寅铁人夢工廠 ,作者羅譽寅跑步是一项相当容易入门的运动,但跑步动作本身却非常复杂,即便跑步配速都一模一样,但每个人跑起来却又好像都不太一样。根据研究,世界顶尖的跑者通常都会有一些共通点,包括触地时间更短、下肢关节
如果你练跑的目的是要挑战自我、突破PB(个人最佳纪录)、想要跑得更快,那么就一定要练习快跑。然而,配速跟时间是成反比的,要跑很快的话就没办法跑太久,不能跑久就没辨法累积到足够的刺激,刺激不足就无法变强。所以,间歇训练才会应运而生。间歇训练是
步频是衡量跑步技术的重要指标,理论上,步频越高代表双脚的转换越快,能有效减少落地冲击,在力学上效益也较好,不过步频太高,同样会对心肺系统带来负担,意味着过多与不及都不是一件好事。于是乎,我们便听到步频每分钟180下为最佳值的说法,究竟这种说
Myodynamia最大肌力训练「最大肌力训练」指的是1RM的负重训练,广义的定义将6RM以内的负重训练皆称为最大肌力训练,对训练者的最大肌力有显著提升的效果。最大肌力越高,整体肌力就越好。「但对跑者而言,提升下肢最大肌力到底有什么好处?」
这次分析的主角是国内的菁英铁人三项选手杨志祥,之所以会想要分享他的纪录,是因为他是我目前在RunningQuotient上所看到,触地时间与腾空时间数据表现最好的选手。这一篇文章会利用他在今年三次5公里的测验数据,来说明他的技术到底好在哪里